拼音:注音:部首:部首笔画:3

笔画:13 笔顺:横竖竖竖折横横横撇捺横竖横 结构:上下结构

五笔86:AJDF 五笔98:AJDF UNICODE:U+5893 四角号码:44104

仓颉:TAKG GBK编码:C4B9 规范编码:2853 拼音2:mu

mù ㄇㄨˋ

◎ 埋葬死人的地方:墓穴墓地墓园墓道墓碑坟墓墓志铭

◎ 墓

grave mausoleum sepulture the narrow bed the narrow cell tomb

详细字义

◎ 墓 mù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土,莫声。本义: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,盖土与堆平,不植树者称墓。泛指坟墓)

(2) 同本义。后不加区别,统称作墓 [grave;tomb]

墓,丘也。——《说文

墓,冢也。——《广雅

墓,土也。——《论衡·讥日》

冢茔之地。——《周礼·墓大夫》注

适墓不登垄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
古也墓而不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墓谓兆域,今之封茔也。”

古墓犁为田,松柏摧为薪。——《古诗十九首

古也墓而不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

且立石于墓之门,以旌其所为。——张溥五人墓碑记

(3) 又如:墓庐(墓旁的房屋);墓隧(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);墓堂(坟墓前的祭堂);墓庭(坟墓周围的庭院)

(4) 墓地 [graveyard]。如:墓厉(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);墓工(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);墓邻(相邻墓地的墓主);墓亭(墓地上的碑亭)

(5) 墓志 [grave marker]。如:墓石(墓志;墓碑);墓文(墓志);墓铭(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);墓刻(指墓碑上的刻文)

(6) 宏伟的陵墓 [mausoleum]。如:烈士墓;墓阙(陵墓前的石建筑,通常左右各一)

词性变化

◎ 墓 mù

〈动〉

(1) 葬 [bury]

因以宜阳郭为墓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葬也。”

去今之墓而葬焉。——明· 张溥五人墓碑记

(2) 又如:墓穴(埋棺材的坑穴);墓俑(殉葬用的偶像)

[①][mù]

[《廣韻》莫故切,去暮,明。]

(1)坟墓。古代埋葬死者,封土隆起的叫坟,平的叫墓。

(2)指茔域,坟地。

(3)葬。

[广 韵]:莫故切,去11暮,mù,遇開一去模明

[平水韵]:去声七遇

[唐 音]:mo?

[国 语]:mù

[粤 语]:mou6

[闽南语]:bong7

康熙字典: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
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墓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238第12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莫故切,音暮。【說文】丘也。【鄭玄曰】冢塋之地,孝子所思慕之處。【禮·檀弓】古不修墓。又易墓非古也。【王制】墓地不請。【周禮·春官】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,爲之圖,令國民族葬。凡爭墓地,聽其獄訟,帥其屬而巡墓厲。【註】墓厲,謂塋限遮列之處。庶人不封不樹,故不言冢而云墓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凡葬,無墳謂之墓,有墳謂之塋。故檀弓云:墓而不墳。又平曰墓、封曰冢、高曰墳。 又北谷曰墓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西方神明之墓。 又【集韻】䝉晡切,音模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陵不崇墓。【註】墓音模。